搁置空心房巧变养老“美好屋”
在乡村,有不少空心房没有人入住,构成了资源的糟蹋。在浮邱山乡同心村,村支两委使用搁置空心房改构成养老服务站,招引了不少白叟入住,让其变成了养老的“美好屋”。
2月27日,一个可贵的晴好气候。记者走进同心村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刘攀正耐心肠将一位位身体不方便的白叟搀扶到地坪里晒太阳,一起享用春日暖阳。还有几位白叟则围坐在活动室炉火旁取暖谈天。在房间另一侧,刘攀的爱人符淑平在预备当天的午饭。
记者了解到,这座充溢烟火气的院子里,住着21位均匀岁数70岁的白叟,最年长者已94岁高龄。而四年前,这儿还仅仅一处搁置的村团体房子。
改动始于2020年。面临村里20%以上的老龄化率,该村党总支书记彭国军萌生了开展“晚年康养业”的主意。从引入本钱到组成团队,他带领乡民争资金、搞建造,不到一年时刻就将村委邻近的一处搁置村团体房子改造为了养老服务站。服务站经营后,他调研了其他市县区的三十余家养老院,立异推出了“全周期照护系统”。
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久便赢得了大众的口碑,本来规划的15张床位很快住满,预订已排到半年今后。“护工清晨三点还在为咱们忙着忙那,亲女也不过如此哦。”来自益阳市的刘芝生爷爷道出了白叟们的心声。本年94岁的刘芝生是一位退休教师。4年前,白叟一向住在益阳市区的一家养老院。一次偶尔的时机,他来到了这儿,一住便是4个年初。
目睹养老床位日渐紧俏,上一年下半年,尝到了养老服务盈利的乡民们又建起了村上的第二家养老组织。这种由乡民使用自有住所改造的微型养老点,既连续了传统家庭的温馨气氛,又装备了紧迫呼叫器等新式适老化设备,村委供给一致训练,保证服务规范。彭国军泄漏,新建的这家组织也已经有了8人入住,养老床位求过于供。
面临继续升温的市场需求,同心村正酝酿更大革新。村里将推广家庭养老形式,鼓舞更多的乡民将搁置空心房改造为家庭式养老场所,构成更具规划的康养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