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满怀 美美与共丨朱庆玉:深耕高分子领域筑起防水材料产业的“中国长城”

发布日期:2025-03-30 16:40:05 来源: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
产品概述

  在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伦股份”)的实验室里,公司首席技术官朱庆玉正专注地观察着一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测试数据。这位剑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博士,举手投足间既有学者的严谨,又带着工程师的务实。

  “材料科学是制造业的基础,我将深耕高分子材料领域,通过持续创新,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贡献一份力量。”面对记者,这位科学家兼工程师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朱庆玉的学术背景堪称华丽。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国外专业学术杂志期刊上发表了13篇论文,其中5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开展高分子新材料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朱庆玉加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埃克森美孚公司,在上海总部从事聚烯烃材料的产品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从工程师到技术团队负责人,他主导了高性能弹性体等材料在建材、汽车、家居、光伏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开发,并在三年内直接带动产品销售额增长超亿元。

  “在埃克森美孚的几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朱庆玉说,这段在国际化工巨头的工作经历,让他不仅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更掌握了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的关键能力。

  2018年,朱庆玉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湖畔小镇”七都,加入凯伦股份。这个选择背后,是他对国内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的看好,更是他产业报国情怀的体现。“在国外工作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在新材料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看到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朱庆玉说道。

  加入凯伦股份后,朱庆玉很快面临一个重大挑战:破解核电用抗渗材料的“卡脖子”难题。

  “当时,尽管我国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国产化率已达到88%,但其地下工程抗渗材料却长期依赖从外国进口,那些进口材料不仅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其核心技术更对我国封锁。”朱庆玉说,核电用抗渗材料的国产化,必然的联系到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我们研发的抗渗材料,就像给核电站穿的一件‘隐形护甲’。这件‘护甲’既要拦截地下水汽渗透,阻止其腐蚀钢筋混凝土,又要防止核废液外泄而造成污染。”朱庆玉这样形容他的研发目标。接下任务后,他带领公司的开发团队与东南大学深入合作,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成功研发出新一代核电用高可靠自修复特种MBP抗渗复合材料。

  这项创新成果运用了双向抗渗原理,突破了传统材料双向阻隔抗渗性能弱、与混凝土持粘性差等技术瓶颈。经检测,这款产品在抗渗透性、高耐候、耐高低温、耐滑移破坏、耐拉抗张等多项核心指标上,超越了国外竞品。

  “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还走出‘国门’,成功应用于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项目的建设中。”朱庆玉说,2021年,这项技术获得了江苏省成果转化关键技术专题创新项目和苏州市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资助,目前已申请专利29项,授权17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

  在朱庆玉看来,科研工作者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建立可持续的研发体系。在凯伦股份,他协助建设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国家CNAS标准实验室,并引入“矩阵式”管理模式,建立起了从创意到客户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我们特别注重产学研合作。”朱庆玉说,这些年,凯伦股份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合作伙伴关系,为产品研究开发和人才选拔打下了坚实基础。这种开放创新的理念,使得凯伦股份在短短几年内就申请了超过30项发明专利,授权15项,并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

  在团队建设方面,朱庆玉有着独到的见解:“一个好的开发团队就像一支交响乐团,任何一个人都是独奏高手,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和谐共鸣。”进入凯伦股份这些年,他的团队里走出了多名研发和应用技术人才,如今已成为企业创新的中坚力量。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朱庆玉又将目光投向了光伏屋面材料这一新领域。“传统屋面材料的使用的时间远低于光伏系统模块设计寿命,这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痛点,带领团队展开了分布式光伏屋面用聚烯烃高耐候阻隔膜材料的研发。

  凭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朱庆玉团队成功开发出高耐候聚烯烃膜材料,其水汽阻隔率、太阳光反射率等指标性能远超国外的同种类型的产品。这一技术创新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推动了凯伦股份从地下防水工程到屋面系统的战略转型。

  “材料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朱庆玉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追赶国际领先水平,更要在某些领域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基础材料的创新突破,而这正是他们这一代材料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